哎,你听说过物理博士搞互联网战略还能玩转围棋的吗?今儿咱要聊的这位褚达晨,就是个能把量子力学和微博运营扯上关系的奇人。这位老哥的人生轨迹,活脱脱就是现实版"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"的注脚。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这位斯坦福物理学霸当年差点就成了实验室里的"扫地僧"。2009年百度遭遇央视曝光危机那会儿,这位穿格子衫的理工男突然拍板跳槽——放着好好的麦肯锡金领不当,非要跑去搞什么搜索引擎优化。
三个关键转折点让他完成了跨界蜕变:
你说神不神奇?人家硬是把实验室里的概率论,玩成了互联网江湖的《孙子兵法》。
老褚在新浪那会儿,战略部被戏称为"发神经的部门"。有次他打比方说,好的战略部得像人体神经系统——既要能感知市场变化(视神经),又要能指挥业务部门快速反应(手眼联动),关键时刻还得跳出来当"大脑"。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当年微博改名上市前,他们团队干了三件大事:
这套组合拳打下来,愣是把微信的攻势给扛住了。要不说战略部就像炒菜的火候把控,多一分会焦,少一分夹生。
这位业余五段棋手最爱念叨:"你看AlphaGo下棋像不像做战略?"他办公室里常年摆着副云子,碰到难题就自己摆两局。有次跟我唠嗑时说透了个真理:
互联网竞争就跟打劫似的,得算清这三本账:
当年头条收购Musical.ly那事儿,他作为亲历者看得门儿清:"张一鸣那是把整个北美的流量当劫材,跟腾讯打千层饼似的连环劫"。要不怎么说高手下棋看十步呢?
跟老褚喝过酒的都知道,这哥们儿劝人最常说:"别老盯着眼前一亩三分地"。他带团队有三招绝活:
有回新来的实习生问:"您这物理学博士搞管理不浪费吗?"他嘿嘿一笑:"知道啥叫量子纠缠不?管人和管粒子差不多,都得把握若即若离的度"。
要说这人最让我佩服的,还是他身上那股子"落子无悔"的劲儿。从当年放弃美国绿卡回国,到后来押注移动互联网,每次选择都跟围棋里的"本手"似的——看着平平无奇,事后才知道是妙手。就像他老念叨的那句:"战略这玩意儿,三分靠算计,七分靠胆识"。下次你要是遇到职业选择困难症,不妨想想这位既能搞量子力学又能下围棋的战略鬼才——毕竟人家用亲身经历证明了,跨界的尽头尽是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