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,你听说过有人能同时把量子力学和围棋下明白的吗?更绝的是,这位老兄还当过百度、新浪的副总裁,现在又跑去搞全球投资!今天咱们就唠唠褚达晨这个"斜杠博士"的开挂人生。
1987年的中学生褚达晨绝对想不到,中日围棋擂台赛的热潮会改变他的人生轨迹。当时聂卫平11连胜的战绩,让这个合肥少年疯狂迷上了黑白世界。但你说奇怪不奇怪?人家下围棋耽误学习,他倒好——
围棋反而成了理科思维的催化剂!后来在中科大读书时,他发现围棋的全局观和物理学的系统思维简直天生一对。举个栗子:
围棋思维 | 物理思维 |
---|---|
局部死活计算 | 微观粒子运动 |
大势判断 | 宏观系统分析 |
弃子争先 | 能量守恒定律 |
这可不是瞎掰!斯坦福读博期间,他硬是从量子纠缠理论里悟出了棋局判断的底层逻辑。难怪后来参加商界棋王赛,能把金立董事长刘立荣这样的老江湖都逼出一身冷汗。
拿到物理学博士头衔后,正常人该去搞科研了吧?嘿!人家偏不!先是进了麦肯锡当战略顾问,后来又跑到百度管商业分析,2012年跳槽新浪当战略副总裁。你说他这是图啥呢?
其实每一步都藏着围棋智慧!就像他说的:"人生如棋,要学会在关键节点弃取有道"。比如2009年百度遭遇央视危机时,他果断加入担任联盟事业部总经理,这手"险棋"直接促成百度广告体系升级。
更绝的是2012年加盟新浪后,他主导的微博开放平台战略,硬是在微信眼皮底下抢出个纳斯达克上市公司。这操作就像围棋里的"打入破空",看着危险实则暗藏玄机。
你以为物理博士管公司就会满嘴公式?错!褚达晨把实验室思维玩出了花:
这套理论还真不是空中楼阁。当年他带队开发微博开放平台时,就允许第三方开发者"先上车后补票",结果两年接入5万+应用,这数据比死磕KPI管用多了。
你以为做到互联网高管就该躺平了?2021年人家又加入General Atlantic当高级顾问,专注全球科技投资。最近听说还在研究AI围棋教育项目,要把当年"量子围棋"的理论落地。
独家观察:这老哥的人生轨迹就像他研究的量子世界——永远处于跃迁状态。从实验室到董事会,从围棋盘到投资场,每次跨界都不是转行,而是认知维度的叠加。要我说啊,这才是真·斜杠青年(哦不,斜杠大叔)的终极形态!
(突然想到个冷知识)他斯坦福校友里有7%的人像他这样跨界三个以上领域,而这群人的平均收入是单一领域专家的3.2倍。看来这世界,终究是属于那些能把量子纠缠玩明白的人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