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基础数据怎么抓重点
看房企数据报告最怕被花里胡哨的图表绕晕,新手记住三个黄金指标就够了:销售额同比变化、库存去化周期、新增土储货值。比如今年1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滑16.5%,但保利、中海这些头部企业依然保持百亿级销售规模,这说明市场在向优质房企集中。
有个朋友去年看某房企销售额增长20%就急着投资,结果没注意其库存去化周期已经涨到24个月,最后项目烂尾钱都打了水漂。所以记住:销售额增长必须配合库存消化速度来看,像长春一季度库存去化周期控制在12个月,这才是健康的市场状态。
■ 风险预警指标识别
教你们个实战技巧:查房企数据必看司法纠纷数和股权质押率。去年有家房企表面销售额增长15%,但通过新峰数据报告查到其涉及23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,结果三个月后就曝出资金链断裂。现在长春房企销售榜前十名里,华辰、保利这些企业司法风险指标都是绿色,跟着这些数据选合作方才靠谱。
再透露个行业秘密:土地购置面积与销售额增速差超过15%就要警惕。比如某房企1月销售额跌了18%,但新增土储货值却暴涨234%,这种反常操作往往藏着明股实债的融资把戏。
■ 数据应用实战案例
去年帮装修公司做供应商筛选,用新峰数据的三板斧省了90万押金:
现在教你们个免费查数据的野路子:在政府采购招标网扒房企中标信息,重点看工程类招标占比。比如某房企如果突然从住宅转向市政工程招标,很可能在转型化解债务危机,这时候就要谨慎处理应收账款账期。
■ 独家趋势预判
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数据矛盾:1月新房成交面积同比跌16.4%,但TOP10房企市占率反而提升2.4%。这说明马太效应加剧,小房企的生存空间正被疯狂挤压。建议材料供应商赶紧调整客户结构,把70%资源投向销售榜前30的房企。
再爆个猛料:监测到长春一季度土地成交楼面价仅1059元/㎡,比周边省会城市低40%。这说明地方政府在隐性补贴房企,接下来可能会有低价楼盘入市冲击市场,各位买房的朋友不妨再等等。
数据不会说谎但会说故事,关键看你怎么解读。下次看到房企销售额增长别急着叫好,先翻到报告最后几页的现金流量表附注,那里藏着的关联交易和表外负债才是真正的魔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