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公式:存储容量(GB)=(码率÷8)×3600秒×24小时×天数×通道数÷1024³
举个栗子:某商场用10台4Mbps码率的摄像机存30天录像,计算过程就是(4÷8)×3600×24×30×10÷1073741824≈38.6TB。这里要注意三个坑:
存储省电秘籍:
上行带宽=主码流×通道数×1.2(冗余系数)
这里藏着两个冷知识:
分辨率与带宽对照表:
分辨率 | 典型码率 | 50路带宽需求 |
---|---|---|
720P | 2Mbps | 120Mbps |
1080P | 4Mbps | 240Mbps |
4K | 8Mbps | 480Mbps |
带宽优化绝招:
安防值=(节点数×0.3+加密数据占比×0.7)×风险系数
这个公式来自物联网设备防护模型,实操中要注意:
防护能力分配案例:
某珠宝店预算10万元,最优分配方案:
焦距f=(像元尺寸×物距)÷目标宽度
举个实战案例:监控3米外30cm宽的车牌,使用1/2.8英寸CMOS(像元3.9μm):
f=(0.0039×3000)÷300≈0.039米=39mm
这意味着需要配40mm镜头,但实际要考虑:
镜头选择口诀:
威胁系数=0.46×物体高度+0.54×物体宽度×失控值
这个公式来自高空抛物监测系统,实际运用要结合:
风险等级划分:
干了八年安防设计,最想提醒新手的是:公式只是骨架,实际应用必须裹上经验的肌肉。就像计算存储空间时,别忘考虑夏天空调停电导致硬盘温度升高的损耗;做防护能力评估时,要预留20%的冗余对抗新型攻击手段。现在流行用计算器工具,但老手都会手动验算关键参数——毕竟系统崩了背锅的是人,不是计算器。记住,好的安防设计既要会按计算器,更要懂何时扔掉计算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