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问题:海康大华凭什么称霸二十年?
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这对"双子星",2024年合计吃掉国内48.7%的市场份额,这相当于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。他们的秘诀在于全产业链布局:从摄像头模组到AI算法平台,甚至连存储芯片都自己造。举个具体例子,海康的"观澜"大模型能同时处理10万路视频流,比同行快3倍。
但别以为老大哥就能高枕无忧。华为安防业务2024年营收暴涨42.7%,靠着5G+昇腾芯片的组合拳,在金融、能源领域撕开缺口。更绝的是宇视科技,人家专攻智慧交通,全国65%的智能红绿灯系统都是他们的,连应急车道占用都能自动抓拍。
灵魂拷问:安讯士、博世为何越卖越贵?
看着国产品牌把中低端市场吃干抹净,外资企业玩起了"田忌赛马"。安讯士的热成像摄像机敢卖国产货5倍价格,靠的就是军工级传感器,能在零下40℃正常工作。博世更聪明,直接绑定西门子的楼宇管理系统,搞消防安防一体化解决方案,专攻跨国公司中国总部。
不过政策风向要看清。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实施后,外资品牌人脸识别设备出货量暴跌23%,而国产的天地伟业趁机推出隐私计算方案,政法系统订单暴涨80%。这波操作直接导致AXIS中国区总经理换了三任,市场份额只剩3.2%。
关键对比:商汤旷视VS传统厂商
维度 | 商汤/旷视 | 海康/大华 |
---|---|---|
技术路线 | 纯算法平台 | 硬件+算法+云 |
盈利模式 | 项目定制(毛利率<30%) | 设备销售(毛利率>40%) |
落地场景 | 城市级大脑 | 细分行业解决方案 |
致命弱点 | 现金流紧张 | 创新速度滞后 |
别看商汤的SenseFoundry平台覆盖200+城市,但2024年30亿营收里,政府项目占比超七成。反观大华闷声发大财,把AI摄像机塞进养猪场,靠猪脸识别技术拿下牧原集团5亿订单。个人觉得,场景落地能力才是王道,光有技术没人买单都是空谈。
黑马领域:低空安防成新蓝海
大疆的安防无人机现在能连续飞6小时,搭配激光雷达建模,抓偷渡客一抓一个准。更绝的是海康的"鹰眼"系统,20公里半径内的黑飞无人机,30秒内就能定位干扰。这玩意在粤港澳大湾区卖疯了,2024年出货量暴增180%。
还有个冷门赛道是农村安防。天地伟业搞出太阳能摄像头,不用接电线就能用三年,配合政策补贴,在云贵川铺了50万个点位。这市场看着土,但架不住国家砸钱,光是"雪亮工程"二期就预留了300亿预算。
我看未来三年会呈现"三足鼎立"格局:海康大华继续吃传统市场,华为宇视抢高端定制,商汤们转型做行业大脑。不过最可能爆雷的是那些死守硬件的老牌厂商——现在连门锁都在装AI芯片了,不搞软硬结合迟早被淘汰。下次路过智慧园区,不妨抬头找找摄像头logo,说不定就能见证行业变迁。